所在位置:排行

人一己百中庸原文及注释

更新时间:2024-04-23 15:26

发布时间:2022-11-15 05:03

每日一读弟子规完整篇带译文,1080字值千金,看完请转发!

20、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解释】长辈呼唤别人,应代为传唤和转告;如果那个人不在,前去转告; 21、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解释】称呼尊者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尊长面前,谦虚有礼,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发布时间:2023-04-10 23:43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出处及意思古诗文网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摘自《中庸·第二十章》译文别人付出一倍的努力就能够成功(做到的)的,自己就付出百倍的努力。他人付出十倍的努力能够成功的,自己就付出千倍的努力。 注释之:学的对象(各种知识)。 赏析此句说明

发布时间:2022-09-17 00:00

《中庸》全文与释义,值得收藏!

《中庸》是儒家思孟学派论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巨著。此书在汉代时,被收入《礼记》一书,作为其中一篇。到宋代,朱熹又从《礼记》书中抽出,并对其进行整理和注解,《中庸》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合称《四书》,成为宋代

发布时间:2023-07-17 00:00

希渊问:“圣人可学而至,然伯夷伊尹于孔子才力终不同,其同谓之

②镒: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一说为二十四两。 ③人皆可以为尧舜:语出《孟子·告子下》:“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 ④人一己百、人十己千:语出《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

发布时间:2022-09-11 08:38

韦挺文言文翻译(精选11篇)其他范文

董子曰:“强勉学问,则闻见博;强勉行道,则德日进。”《中庸》所谓“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即强勉功夫也。今世人皆思见用于世,而乏才用之具。诚能考信于载籍,问途于已经,苦思以求其通,躬行以试其效,勉之又勉,则识可渐通,

发布时间:2023-10-16 00:00

飞来石原文飞来石的赏析古诗文词典网

一拳 (1).一个拳头。多用以指体积小而形如拳头的物件。语出《礼记·中庸》:“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卷,通“ 拳”。唐 白居易 《太湖石记》:“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清

发布时间:2021-08-13 00:00

《中庸》第二十一章原文+拼音+各家注疏儒学自习室

故诚与明,本是一体的。学者之明善诚身,其明便是诚体所发,只是未能尽现而已,故必须择善固执,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地以求尽复其性。 又自诚而明,不须工夫,而自然本体呈现,是理想的境界。即使是圣人,亦应是由明善而诚身的,只是

发布时间:2023-03-31 00:00

曾国藩《谨言箴》原文和翻译译文

《淮南子》曰:“功可强成,名可强立。”董子曰:“强勉学问,则闻见博;强勉行道,则德日进。”《中庸》所谓“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即勉励功夫也。今世人皆思见用于世,而乏才用之具。诚能考信于载籍,问途于已经,苦思以求其

相关推荐
  • 孟子说的怜悯体恤的原文

    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

  •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9.19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①,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注释】 ①篑(kuì):盛土的筐子。 【翻译】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

  • 孟子说怜悯体恤的背景

    摘要:两千多年来,对孟子言说的“四心”“四端”与“四德”三者逻辑关系的诠释,主要形成了两条路线:一是认为“四心”是“四德”的外用、萌芽或体现,不妨称为“四心萌芽说”;二是主张“四心

  • 是可忍孰不可忍原文及译文

    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原本是孔子对“三桓”之一季孙氏在家庙中使用八佾的批评。八佾是周代宫廷乐舞制,八人一行为一佾,八佾就是六十四人。跟周天子用九鼎一致,周代礼制规定“天子八佾,诸

  • 人都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

  • 所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翻译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

  • 所谓人皆有不忍之心者

    故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格其知之物也。正心者正其物之心也,诚意者诚其物之意也,致知者致其物之知也。此岂有内外彼此之分哉! 格物不是指格外部事物,而是格作为意向对象的物

这里是最全的人一己百中庸原文及注释内容!在本站您可以发布有关人一己百中庸原文及注释的优质文章,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