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排行

大学之道及其传承的价值

更新时间:2024-04-23 19:25

发布时间:2020-02-28 00:01

四书五经中的大学是什么,明德至善格物致知与国学未来网易订阅

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入门篇的《大学》在其“经”部分的开头即以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每一个拜读儒学的心中铭刻下了什么是大学的宗旨、什么是人生的正确追求。

发布时间:2023-12-24 08:14

典籍里的儒学:《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是人类先锋。《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为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子所著。作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作之一,《大学》承载着儒家思想的深厚底蕴,传承着中华文明的智慧之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大学》

发布时间:2018-12-11 00:00

李国良周向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实现——基于大学生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认清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表现、基本规律和实现路径,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和现实表达,也是改革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唯有汲取中华优秀传

发布时间:2023-11-16 17:52

传统文化对青年的重要性十篇

而教师则需以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为己任,尊重学生主体性,引导他们辩证地看待社会客观事实,尽可能降低或消除互联网信息传播造成的不利影响,积极应对挑战,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22-06-18 09:12

儒家思想的核心天地无为儒家说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

发布时间:2011-07-10 08:50

大学之道在传承文化塑造未来手机搜狐网

大学之道在传承文化塑造未来 · 中国教育新闻网官方搜狐号 大学的重要价值不仅在于传承文化,也在于塑造未来。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我们拥有怎样的未来,取决于今天我们培养怎样的青年,取决于我们给予他们什么样的教育。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就是

发布时间:2022-02-17 06:29

文化传承与创新论文集锦9篇

传承创新民族文化是民族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需要。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离不开民族成员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教育密不可分。就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而言,地方高校从树立价值观到传授知识技能,再到引导师生对民族文化进行研究、传

发布时间:2022-03-15 15:44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通用12篇

从孔子开始就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言论。再到后来的孟子又把德育加以发展。《大学》开篇也写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历代教育家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逐渐

发布时间:2020-02-27 20:00

《儒学》专题儒学知识

这一思想被孔子发展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王道原则;被孟子发展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原则;被《礼记·大学》发展成为对儒家具有纲领意义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信念。

发布时间:2023-02-18 21:39

儒家德育论文汇总十篇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6]7“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6]11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7]通过开办学校,实施孝悌等人伦教育,教人明白明德,使人焕然一新,即是“以文化人

发布时间:2023-09-28 08:01

工匠精神论文范文8篇(全文)

探究这些企业长寿的秘诀,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传承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理论探讨?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 第二,对工匠阶层社会地位的误读。受传统思想影响,“形而上之谓道,形而下之谓器”,误认为具有工匠

发布时间:2016-11-17 00:00

以周礼优秀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美丽岐山建设步伐

《周易?系辞》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周人最早确立的以“德”为先的价值原则。后来,被孔子升华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王道原则;被孟子发展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原则,被《礼记?大学

发布时间:2019-10-11 11:02

《大学》之道及其三个向度

它给人以生命的力量、前进的目标,指明了生命的价值意义所在。毫无疑问,这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应予以很好传承和弘扬。 标签- 大学,大学之道,儒家经学,三个向度,及其 网站编辑 - 张盼

发布时间:2023-10-18 17:11

儒家思想礼的含义精选(九篇)

[1]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彭立荣《儒文化社会学》,人民出版社,2003 [3]苗润田,《解构与传承一一孔子、儒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齐鲁书社,2002 [4]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发布时间:2022-04-03 04:37

民族传统文化论文样例十一篇

如果财政上有困难也可以采取颁发“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民间戏剧大师”等荣誉证书,以期提高传承人的产品和表演艺术的潜在经济价值。政府和机构也可以适时安排传承人外出参加非遗的展演、交流和研讨等活动,提高他们知名度和荣誉感;鼓励传承

发布时间:2023-09-11 09:18

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合集12篇

加之,许多西方国家的腐朽文化产品充斥在中国的民办高校校园中。久而久之, 一些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无形中可能会接受或者认同西方国家的价值观,进而怀疑甚至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受到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

发布时间:2018-11-01 00:00

追求卓越,构筑日职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大众日报数字报

总有人问,这所学校到底哪里好,了解过她的发展历程,都不禁感慨,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一所不起眼的第三职业高中,蜕变成今天的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成为了全国知名高职院校。这所学校带给我们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大学之道?

发布时间:2014-06-30 08:36

钟明华:在大学精神的传承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理论专稿

需要强调的是,道德精神和价值理想构成大学人文精神最为重要的内核,并使得大学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发展上具有独特的意义。《大学》开篇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现代大学的建立,创造知识和传承文明、培育人才和服务

发布时间:2022-05-27 10:58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通用17篇)

在很多大学生看来,当今的教育体制与社会不能很好的接轨,大学学习的结果是用一麻袋钱换来一麻袋旧书,这是一种文化价值信仰的扭曲。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要有远大的抱负,而在一些大学生看来,实用才是真理,才是真正的价值,其他为中华之崛起

发布时间:2023-07-03 15:49

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精品(七篇)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儒家对大学教育目的和为学做人目标的纲领性表达。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更是提出了由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的人才培养路线,可称之为“学而优则仕”。孟子认为“

发布时间:2022-07-05 00:00

重视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广西文明网

我们要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族人民自觉感知、领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增强各族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运用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

发布时间:2024-04-04 23:12

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通用15篇)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

相关推荐
  • 大学之道地位

    与《大学》同在《礼记》中的《学记》篇多次提到“大学”这个概念。比如《大学》篇一开始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记》篇一上来讲“大学之礼”,里面也讲“大学之道”

  • 大学之道的时代意义

    1、大学:在古代有两种含义 博学 、 相对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8岁入小学,15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2、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即

  • 大学之道对现代人的指导意义

    1、大学:在古代有两种含义 博学 、 相对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8岁入小学,15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2、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即

  • 大学之道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朱夫子《章句》解释当中也很简单,只有几行字,他讲到,「明德为本,新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末终所后。此结上文两节之意」。这是按照前文的意思讲下来。前文两节经文,「大学

  • 大学之道对现代社会有何意义

    10、大学之道的道具体是什么,对现代的大学生有何启示意义 大学之道"内涵丰富,其精髓在于为世人确立了一种内外兼修的价值取向,是一部"大人"修身之学.当

  • 大学之道的理解及现代价值与意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原文解读: “大学”指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代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

  • 大学之道的当代意义有哪些

    1、大学:在古代有两种含义 博学 、 相对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8岁入小学,15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2、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即

这里是最全的大学之道及其传承的价值内容!在本站您可以发布有关大学之道及其传承的价值的优质文章,精彩内容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