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排行

朱熹理学与人心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4-04-23 19:44

发布时间:2021-11-29 16:03

朱熹理欲观与心性论哔哩哔哩

朱熹所说的天理人欲,又与其“道心”、“人心”观念有联系。程颐认为,道心 即是体道之心、合道之心,而人心即是人的感性欲望,这实质上 是将道心人心、天理人欲对立起来。对此,朱熹并不赞同,“若说道心天 理,人心人欲,却是有两个

发布时间:2020-12-15 14:34

但此人才是心学的开山之祖王守仁朱熹儒家理学孟子陆九渊

致力于复兴儒学的宋代理学家,是接续了孟子关于心性关系的概念:“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宋代程颢和程颐开创了“理学”,不过,自二程之后,理学发展走上两条道:其中一支就是影响很深的朱熹理学;另一支开始偏向了心学。

发布时间:2022-11-25 18:51

社稷为民而立——解读朱熹民本思想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诠释《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时所讲的。这句话体现了鲜明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包括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内涵,是执政根基所在,是为官之要,也是朱熹从政的重要

发布时间:2023-06-08 01:35

理,天理,天命;心,人心,人性;畏,敬畏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喜马拉雅

华Liu对《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发表的评论:理,天理,天命;心,人心,人性;畏,敬畏,敬天;敬,尊敬,尊天命。程朱理学把封建统治,专治集团引向了合“理”性。宇宙的真相是: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太阳围绕银河中心转…。它们的

发布时间:2021-06-05 00:00

朱熹的理气关系说

1、朱熹的理气关系说朱熹(1130年10月22日1200年4月23日),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婺源人(今江西婺源),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谥文,又称朱文公,南宋

发布时间:2020-11-16 14:16

2021教育学考研习题测评: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作为宋明理学的杰出代表人物,在谈到朱熹的教育思想是就不得不牵扯到其理学思想,这种关系最为明显的表现在他的“明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与教育作用的关系上: 朱熹的教育思想建立在其理学思想基础之上。朱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

发布时间:2019-08-22 20:47

理学·朱熹及其理学体系华夏文化品诗文

至宋代,理学家对格物致知特别重视,程颐对之作过许多解释,后来朱熹归纳了“九条”: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不可不察; 日格一物,积习既多,然后脱然有贯通处;格物但又一事上穷理,其他可以类推;物必有理,皆先当穷;物我一理,明彼以晓此

发布时间:2021-10-06 08:48

揭秘宋明儒学中的“心学”概念凤凰网

有学者将朱熹、张载等人的学说也定位为心学,这种“心学”就应为广义上的心性之学,而非强调以心为本的狭义心学。从“传心”与“传道”辩证关系的视角来看,宋明儒家心学一派既借鉴了禅宗“以心传心”的方法,强调直指本心、心心相印,

发布时间:2020-05-07 00:19

《宋明理学》读书笔记(宋明理学)书评

代《中国哲学史下》课堂笔记《宋明理学》是杨立华老师的老师陈来所作。杨老师在陈来老师的理解基础上做了更加精彩的解读。现在回想起杨老师的课,仍有梦幻般的感觉。在学问上,杨老师未必比其他老师精深。但他磁性的嗓音,极为自信的观点

发布时间:2023-04-28 05:18

道学中的理学心学和

儒家的道学力图通过儒道佛的融会贯通来让求仁道和求仁生统一起来,所以道学家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围绕着求仁道的心(心学)、求仁道的理(理学)和求仁用的气(气学)展开的,心学、理学和气学阐明的就是求仁心、求仁理和求仁用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9-12-11 22:42

朱熹理学之科学观

【提要】 朱熹理学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的思想体系之一,其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宝藏。关于其科学内涵及意义,近人唯胡适、李约瑟等偶有论及。本文主要从本体论即“理”与“气”之关系以及认识论即“格物致知”之涵义和价值这两大方面对

发布时间:2022-07-26 07:28

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现代启示重评朱熹的理欲观(集锦5篇)

但是让笔者感到惊奇的却是,人们大多赞同康德伦理学的观点,去激烈地批判甚至否定朱熹理学的观念。这一现象有怎样造成的呢? 笔者认为,在考察朱熹在论述理欲关系之时,朱氏确实有较为强势地强调天理的一面,他说:“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

发布时间:2020-07-29 00:00

朱熹:礼学与理学的沟通中华读书报光明网

殷慧的《礼理双彰:朱熹礼学思想探微》将这一问题放在宋代经学演变和理学发展的背景下,全面考察了朱熹礼学思想的内容及其特点,对宋代礼学与理学的关系等重要学术问题作了深入探索。 全书除了绪论和结论外,共分为六章。第一章论述了朱熹

发布时间:2021-07-23 10:08

论朱熹理学思想中的“自家”概念中国网

第3条中“体认自家心”则是在体认自己的心,而“心”在朱熹理学中,既指作为“心统性情”的功能,也作为“人心”“道心”的有内容的意识的对象,所以这里的“自家心”可以看做是作为体认对象的自己的意识状况。

发布时间:2022-01-27 00:00

朱熹仁礼关系辨:以“克己复礼为仁”诠释为中心*

仁礼关系关注不多,不曾有深入、系统研究,2本文在全面考察朱熹文本材料的基础上,试图以“克己复礼为仁”诠释为中心,从理学体系建构这一视角,专题探讨朱熹仁礼关系,以期揭示其中的具体内涵,以及朱熹经典诠释与理学体系建构之间的关联与影响

发布时间:2018-08-16 07:50

冯友兰中国哲学“三史”中的阳明心学新华网

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道学的活力。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心学是理学的反对者,但也是它的补充。”冯先生在指出理学与心学既对立又统一,既互相批评又互相补充这种复杂关系时,并非就事论事,而且把它提到哲学的本质与特征的高度来理解

发布时间:2023-03-25 00:00

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

宋明理学(道学)最早起源于周敦颐的象学,经过程颢与程颐的传承与发展,最终由朱熹集大成者而形成如今的理学体系。可以说,宋明理学就是朱熹理学,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可见他在儒家的地位之重要、对后世儒学的影响之巨大。

发布时间:2021-06-04 00:00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

朱熹(农历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

发布时间:2014-08-12 17:37

[纪实文学]尤溪重塑“朱子文化城”文字作品东南网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而理学则与心学相对,其中倡导心性理欲论,认为“道心”与“人心”的关系既矛盾又联结,“道心”需要通过“人心”来安顿;“道心”与“人心”又有主从关系,“人心”须听命于“道心”。理学是国学的瑰宝、儒学的

发布时间:2024-04-09 00:00

课程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程颢、程颐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天理”与“性”的本体论;第二,程颢的功夫论与境界论;第三,程颐的修养论与认识论。 第二十二章朱熹的理学 朱熹一生以著述讲学 为乐,经史子集无所不窥,著作等身,倾其一生心血注释

发布时间:2022-06-10 00:00

从朱熹到王阳明:“性理”与“心性”的理论转换

本文从这一角度分析了王阳明的人性思想及其与朱熹思想的关系,认为王阳明批判了朱熹性、形为二的倾向,将理学本体问题的重点从性理转向心性,把人的身心、知行、道德与精神等概念融为一体,是对儒家传统人本主义思想的一种唯心主义发展。

发布时间:1970-01-12 06:57

张立文儒佛之辩与宋明理学哲学中国网

顺着哲学逻辑路径一以贯之的文化精神,逆径而上,以至宋明理学。从宋明理学所探索的天道自然与人道觉解,道德价值本体与思维智能主体,内在心性意义规矩与外在义理价值规矩的和合关系中,可以超越历史的时间差,获得对上述问题的悟解。

发布时间:2018-12-28 00:00

孔子的心学与史学——钱穆《论语》学探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孝弟之心、仁心皆是人心。正如《论语·公冶长》中子贡所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道即人道”之说正表明钱穆对天道的悬搁,故他也并不像宋明理学家尤其是朱熹那样必以本体和发用、性体情用来理解仁与孝之关系。对此,

发布时间:2022-04-09 22:08

蒙培元:论朱熹理学向王阳明心学的演变爱思想

我们可以说,理是朱熹哲学的出发点,却不是它的归宿。朱熹不是简单地回到天理,而是把理安置在人的心中,通过“穷理尽性”,达于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因此,理学又叫作性命之学或心性之学。但朱熹理学的特点,是所谓心与理的关系问题。他

发布时间:2021-11-03 12:07

现代新儒家学者对船山人性论的理解与诠释

现代新儒家学者,对船山人道论的阐述主要围绕道心与人心、心之思、持志等等。曾昭旭从人心的“虚”、“危”与道心的“实”、“微”的相对意义诠释船山道心和人心的关系。人心是什么?人心显发于动静之间。一动一静之几,无自性又无定位

相关推荐
  • 亲民解释新民与朱熹的矛盾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诠释《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时所讲的。这句话体现了鲜明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包括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内涵,是执政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读音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说一个人很亲民什么意思

    在职场上,如果一个领导者能够亲民待人,与员工保持良好的关系,那么他会更容易赢得员工的尊重和支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能够亲民待人,他会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起友好的关系。 故事起源:

  • 大学亲民的感悟

    【导语】在这美好的大学生活中和充实的社会实践中,我们不断地展现自己,挑战自己,充实自己,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成长,并取得良好的成绩。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大学生活感悟范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意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此语出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

  • 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

    譬如衣服涴了,洗得重 新一般,这才是有用之学,所以《大学》之道,在新民。一件在止于至 善。止,是住到个处所不迁动的意思;至善,是事理当然之极;大人明 己德、新民德,不可苟且便了,务

  • 大学之道在亲民译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

这里是最全的朱熹理学与人心的关系内容!在本站您可以发布有关朱熹理学与人心的关系的优质文章,精彩内容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