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排行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感悟

更新时间:2024-04-23 21:00

发布时间:2023-02-06 20:50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

孔子跟他讲了一个具体的事,『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这个「谮」、「愬」是什么意思?就是谗言,谮和愬是同义词,就是谗言,人家来讲谗言、讲是非的。这个「浸润」和「肤受」,根据郑注的,就是郑康成的批注,「谮言如水,渐渐

发布时间:2024-02-25 23:30

《论语》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1浸润之谮,谮,音zèn,谗言。这是说像水那样一点一滴地渗进来的谗言,不易觉察。 2肤受之愬:愬,音sù,诬告。这是说像皮肤感觉到疼痛那样的诬告,即直接的诽谤。 3远:明之至,明智的最高境界。译文

发布时间:2021-12-31 19:54

《论语》12.6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简书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zèn),肤受之愬(sù),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注释】浸润之谮:像水浸润物件一样逐渐传播的谗言。 肤受之愬:像皮肤感受到疼痛一样的诬告,即诽谤。

发布时间:2018-09-10 04:44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来自张氏物语微博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明,是心中明白,无所蔽惑。浸润,谓如水之浸灌滋润,是形容毁人者,人之以渐,使听者不觉得意思。谮,是毁人之短。肤受,

发布时间:2020-07-01 00:00

《论语》智慧: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原文: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释文:子张问什么是明智。孔子说:“暗中传播的谗言,切身感受的诽谤,在你这儿都行不通,就可以称得上明智了。暗中传播

发布时间:2023-02-10 06:00

论语早课堂《颜渊篇第十二》6

【原文】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白话试译】子张问:“怎样可算是明呀?”先生说:“像浸润般的谮言,像切肤般的控诉,在他面前行不通,可算明

发布时间:2019-12-14 00:00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

?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陈昌文解读《论语》: 子张问,什么是明,我们看电视剧,电影,小说,经常有个词语,叫着这个人是昏君,这个人是

发布时间:2019-07-15 21:05

《论语》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

“浸润之谮”,谮zèn,谗言的意思。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这句话的注释为“浸润,如水之浸灌滋润,渐渍而不骤也。谮,毁人之行也。”像水那样一点一滴浸润不觉地谗言,形容让人不易觉察的谗言。

发布时间:2023-05-30 00:00

颜渊第十二⑥1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

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 孔夫子讲了八个字。 谮,是谮言。什么叫做谮言? 诽谤的、诬陷的、讲他人是非的、挑拨的、颠倒的,总而言之是不好的语言。再看浸润,什么叫做浸润呢? 不是明目张胆的,一点一点渗透进来的,我们称之为浸润

发布时间:2020-08-14 08:14

悟学(第一百四十篇)原文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

子张问明。 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学生读解】 子张这个人有点糊涂,所以他问老师,什么是明白人? 人生经不起犹豫。

发布时间:2020-12-01 13:45

論語讀本:(民國施氏醒園本)2ChineseTextProject

此病矣且子夏知此而以哭予丧明则以敞于爱而昧于理是以不能践其言尔似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冯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谐肤受之诉不行履可谓远也已矣谐庄荫反诉苏路反白浸润如水之浸灌滋润渐溃而不骤也谮毁八之行也肤受

发布时间:2023-08-14 16:29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的原文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先秦-论语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①,肤受之愬②,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相关内容: 复制内容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

发布时间:2024-04-15 05:16

《论语》分享(289)12.6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

-, 视频播放量 0、弹幕量 0、点赞数 0、投硬币枚数 0、收藏人数 0、转发人数 0, 视频作者 当下无二, 作者简介 借假修真,相关视频:《论语》分享(290)12.7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发布时间:2022-05-25 07:21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

12.6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①,肤受之愬②,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注释】 ①浸润之谮(zèn):像水浸润物件一样逐渐传播的谗言。谮,诬陷。

发布时间:2024-04-05 02:21

论语中关于爱人的诗句

这一章,子夏同样劝慰司马牛,说只要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那就会赢得天下人的称赞,就不必发愁自己没有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原文】 12?6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1),肤受之愬(2),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

相关推荐
  • 论语为政篇心得体会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为政篇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聪明的,你曾告诉我,看看世

  •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德技并重,上进达人”源自于《论语·宪问》中“君子上达”。“上达”原指君子修养德性、务求通达于仁义,所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上进达人”。“上进”指人要有上进心、天天有进步;“达人”指

  • 大学止于至善篇原文及翻译

    《子昂大学》 赵孟頫 ▼ 【1】《子昂大学》 【2】《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

  •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解释翻译[挑错/完善] 孔子说:“爱他,能不为他操劳吗?忠于他,能不对他劝告吗?” 『爱』,就是爱护。这个『之』,就是你爱的那个人。这个

  • 吾未尝无诲焉

    zǐ子yuē曰::zì自xíng行shù束xiū脩yǐ以shàng上,,wú吾wèi未cháng尝wú无huì诲yān焉。。 注释 1束脩:脩,音xiū,干肉,又叫脯。束脩就是十

  • 大学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译文视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今日驻马店· 16小时前 4.6万

  • 独善其身的翻译

    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营天下。——《孟子·尽心》卒不忍独善其身。——清·林觉民《与妻书》君子立言,非苟显其理,将以启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独善其身,将以训天下之方动者。——《后汉书

这里是最全的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感悟内容!在本站您可以发布有关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感悟的优质文章,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