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排行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更新时间:2024-04-23 21:04

发布时间:2022-05-01 00:00

《论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6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关于《论语》部分的文章,主要依据朱熹与张居正对《论语》的注解来学习,力求更接近《论语》本意。 《弟子规》中:“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就是出自《论语》这一段

发布时间:2020-05-21 08:34

《论语》今读之学而第一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哔哩哔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学道为的是救国安民,所以他“十有五有志于学”,学的目的是为了“学而优则仕”,俗称当官,干什么呢?修身后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割老百

发布时间:2023-08-11 23:04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出处及意思古诗文网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摘自《论语·学而篇》译文行动有了余力,就开始学习做文章。 赏析积累丰富的经验、掌握丰富的知识,这是做文章的基本前提,人们必须通过广泛的阅读和研究来获取丰富的知识,然后经过思考和分析以后,形成自己的认识,这样

发布时间:2016-10-27 22:51

学而0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简书

后面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我就有感触了!其实做到上面在家在外的做人准则很不容易了,需要不断的反省。做到上面这些后再去发展自己的爱好,取舍之间可见真功夫!我的两个娃娃出生后,自己放弃了太多与社会上的交流,本来就能力平平,事业

发布时间:2016-09-29 00:00

论语词典(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30)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行,是指对孝悌、谨信、爱众、亲仁的统称。余,剩余的,多余的。力,力量。则,就。以,用。“则以学文”应为“则以之学文”的省略,其中的“之”代指“余力”。做好了这些以后,还有剩余的力量,就可以“学文

发布时间:2022-08-09 13:44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名句摘抄

《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沉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是贵族教育子弟的基本要求的话:在孝弟仁爱的基础上去学文。文:指《诗》、《书》、《礼》、《乐》等一类书。本条两句大意:在

发布时间:2021-10-14 00:00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汇释

1、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汇释送孙子到成都电子科大实验中学上高一,见每间教室讲 台正墙上都有八个大字: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此系其校训乎?心有惑焉。归而搜网,众说纷纭。 辑录于此,以待后思。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发布时间:2019-05-30 00:00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xíng,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注释】,弟子:可以指年幼的、年轻的人,指

发布时间:2020-06-08 08:06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仕而学”、“学而仕”,如此周而复始,二者不断促进,相得益彰。《论语·学而》有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历朝历代选人制度与用人导向,都要求从政者饱学诗书。汉武帝时考察提拔官吏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能否

发布时间:2023-06-29 00:00

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有了仁德之心后,若是还有剩余的精力,就可以去学些文化知识了。不管你想当文学家也好,还是当科学家也罢,或是做艺术家也行,只要是你感兴趣的,你都可以去学。

发布时间:2019-09-28 22:31

《论语要解》节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赵明生新浪博客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通译】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寡言少语,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

发布时间:2020-12-13 09:43

鼠宝宝名:10个高贵儒雅的四书五经小孩名,个个都灿若星光诗经说文

别人身上总有自己学习地方,对于他人好的地方,不妨加以学习和利用,而对于不好的地方则想办法改进。不盲目排斥他人,随时随地的学习,不成功也难。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做事还有余力,就要来学习文化知识。

发布时间:2019-06-08 00:00

毕业季人文通识新体验:牛津生化博士教我们《中华文明通论》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我希望同学们以报国裕民、建功立业为重,闲暇时顺着自己的心性读点能变化气质的好书,在事业成功的同时修养德性。”

发布时间:2022-01-02 00:00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五、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译:不努力实践德行,只知学习经典知识,会越来越浮夸,将来不知成为什麽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译:只知努力实践,不愿学习经典知识,会放纵听任

发布时间:2020-07-21 00:00

“我们在二附等你!”系列5班班有特色人人有所长(1)文科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科实验班 文科实验班是面向人文方向的优秀学生。对文科学习兴趣浓厚,有一定阅读积累,在某些人文学科有特长。面对新高考,建议文科实验班的选考科目至少要从史地政三科中选择两科,与班级特色课程相衔接,进一步

发布时间:2017-05-01 22:23

听读书故事,延一脉书香

孔子言:“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对于徐军家庭来说亦是如此。应试不是最重要的事,学习和实践才是。这个家庭,父母亲从不限制读书兴趣,也从不推崇学以致“考”,却得到了一个充满好奇心,基于兴趣而学,接受着一流的文理结合、中西融合教

发布时间:2023-07-04 08:04

教师为人处世之道(集锦5篇)

1、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行有余力”指的是为人处事很顺畅,还有剩余的精力;“则以学文”中的“文”指的是写作、著述。没有达到“行有余力”的境界,是需要学习的,但不可以随便写作。为人处事之道学好了,就可以学习写文章,文章写出

发布时间:2024-03-29 15:09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其内容取自《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发布时间:2013-10-25 00:00

张彦中书法弟子规楷书晏中书画墨客人文书画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

发布时间:2023-01-13 15:59

弟子规教案(整理49篇)好范文网手机版

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教导学生弟子的本分。 1.弟子规圣人训 弟子是指为人子女、学生,也可泛指所有人。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教导我们如何从日常生活中落实

发布时间:2018-01-08 09:59

一起学《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

行有余力二句。行是实行孝弟等五事。行此五事以外,即是余力。弟子求学,当先以此五事为本。行此五事,非无余力学文,是言学文先求其本,无本之文不可取。故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发布时间:2023-03-20 09:10

正文言文(十八篇)查字典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这个《小学》是《三字经》中“唯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的《小学

发布时间:2021-11-20 17:06

学而篇原文,注释,翻译论语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

发布时间:2023-01-19 22:50

徐爱录(传习录译注)书评

惟或有时而去侧,同门之友又皆离群索居。取“传习”二字,上文说出真意,即是要像先生在身边一样,学习先生,向先生求教,而且得是能够随时。当是之时,仪刑既远,而规切无闻,如爱之驽劣,非得先生之言时时对越警发之,其不摧堕靡

相关推荐
  •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意思与理解200字

    学不可以已,《弟子规》在学习方面提出的要求对加强学生学习极具指导意义。 【解读】 苦渴无日,当以三余 《弟子规》提出: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有空余的时间与精力就要去加强学习。很多人

  • 大学的古语解释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

  • 止于至善是哪个大学的校训

    希望各学院校训合集(一) 上善若水 博学明德 做人应如水 泽被万物而不争 敏于博学之思 扬以光明磊行 明德崇医 笃行致远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崇尚医学,精益求精 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 大学生如何修德

    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

  •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体现什么功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系儒家经典著作《大学》的开篇第一句话,系指儒家所谓“大学”教育的初衷和目的在于使接受“大学”教育者领悟并践行“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此

  •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

    跟华杉老师学习儒家思想——亲民和止于至善。 前面我学习了《大学》三纲领中的明明德,因为大学开篇的第一句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就是要擦亮自己的本心,

  • 大明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名言是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时引用的。习总书记说:“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

这里是最全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内容!在本站您可以发布有关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优质文章,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