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排行

知止而后有定止

更新时间:2024-04-23 22:44

发布时间:2022-07-02 17:33

以“知止”为始,才能以“得”为终

《大学》中接下来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个人只有明确了自己应该身处哪个位置,才能没有迷茫和犹豫,而后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规划人生,最后获得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结局。

发布时间:2023-12-13 00:00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是一个思维程序运行的过程,环环相扣,经过“知止”、“有定”、“能静”、“能安”、“能虑”,将自然生命不断地向德性提升,人生终有所得。 其中的止、定、静、安、虑、得包含了人生的六种智慧之道,悟透了,能成就大器。

发布时间:2014-09-02 09:36

《大学》3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首先来看“知止而后有定”。前面说了“在止于至善”,我们要知道“止于至善”的道理。“至善”是先王之道,做人的基本准则

发布时间:2016-04-14 00:00

知止定静安虑得一起感悟人生网

《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每一个人,若想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所得、有所成,离不开一个静字。 安静,不是要让自己脱离现实,而是要在现实中以一种淡定的姿态,去看清自己的本质。

发布时间:2023-04-19 23:24

第五篇德充符庄子諵譁实修驿站

知止而后定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佛学讲修止修观,而庄子、孔子早传了止观了。孔子说,光悟了道没有工夫不行,还要修止修观。他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水流动的时候,没有办法当做镜子用,等水不流

发布时间:2020-02-21 00:00

知止定静安虑得怎么解释?脉脉

原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下面我们来分享“七证”。这七证分别是:知、止、定、静、安、虑、得。 “知”,可以当成动词,有探索的意思;也可以当成名词,有知识的意思;也可以通假古文中

发布时间:2016-07-09 00:00

知止定静安虑得——儒家功夫“七步曲”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礼记·大学》【浅释】 依甲骨文造字图像,止者,足也,引申为脚跟之所立,即定位也。 人若能在“止”的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于止,知其所止”,明确地知道

发布时间:2023-08-10 00:00

《经:大学之道》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四书五经名篇可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

发布时间:2011-07-17 09:21

箴言丨知止而后得手机搜狐网

我们见过许多大学的校训,其中都有“止于至善”这个词,原文出自《礼记·大学》的开头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后边紧跟着一段顶针格的排比:“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发布时间:2019-02-02 00:00

知止而后能得《止学》的智慧–中医锦囊

《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止学》告诉大家要成功哪些该止,充满人生智慧…… 《止学》作者王通,号文中子,隋朝大儒,史书中关于他的文

发布时间:2019-10-24 00:00

知止善止,皆有所成解放军报中国军网

心之所止,当止于守静。《礼记·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古人认为静心是处世之道,心静则智生,智生则事成,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国画大师齐白石成名后,有人问他何以从一

发布时间:2023-01-31 17:35

知进与知止哔哩哔哩

《大学》里记载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得到万物的根本在于“止”,可见人要想有所成就不光要敢于“进”,更要学会“止”。我们应该在做事上知进,在欲望上知止。招飞现场 知进方能

发布时间:2020-03-24 08:36

修身七境——知止定静安虑得简书

修身七境——知止定静安虑得 出自:《礼记·大学》原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译文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

发布时间:2016-04-04 00:00

道德经典诵读100条(第一季度)

76、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译文】:人生大学问的宗旨,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

发布时间:2023-05-30 07:54

大学知止而后能定3.3自称有知识的智者愈多,人世间就愈不得太平

大学|知止而后能定-3.8止是定的因,”定“是止的果 8638 2020-07 8 大学|知止而后能定-3.9佛法对定学的说法 8440 2020-07 9 大学|知止而后能定-3.10用佛学说明“知止而后有定”的学问修养

发布时间:2019-05-26 11:23

知止定静安思虑得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是大学里的一段话。 有幸近距离的观察了内观。没有进行体验。 其中一个内观者在最后的分享的时候谈到,他曾经在日本参加

发布时间:2021-04-29 17:17

知止不殆清风文苑清风衡阳网站

如何知止?珍惜当下,适时放手。常修从业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如此而已。《礼记?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有定—能静—能安—能虑—能得

发布时间:2023-05-19 18:03

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知止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ThePaper

弘一法师曾说:“人生有三件法宝:上进,知止和守正。” 细品回味无穷,寓意深刻。 年少时,我们冲劲十足,总会一味主观地图快求急、贪多求全,不管不顾地向前冲。 殊不

发布时间:2023-02-25 01:29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释义】意思是,留有余地,适可而止,一辈子也不会蒙受羞耻。 【赏析】《大学》开篇讲到:“知止而后有定”。知止,就是要明底线,知道人生该在哪里止步。纵观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伟人和英雄,他们的英明伟大,名垂青史,莫不是在关键时刻、

发布时间:2021-08-01 00:00

“青椒”风采李越欣: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青椒”风采|李越欣: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李越欣,2014年6月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2016年6月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21年8月获荷兰蒂尔堡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加入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成为讲师,并受聘为

发布时间:2020-08-16 16:19

静心沉气,必有福报:一生长寿,顺风顺水的人,都做到了“四静”修身本

静心做事,谋定后动 《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个人,如果他过分心急,只会造成一个结果,那就是考虑不周,失误连连。就像一个人用筷子去挑拣混在碗里的红豆和绿豆,倘若他

发布时间:2023-11-22 12:48

曾国藩说定静安虑得,此五字要时时有,事来自大雄作手微博

“定静安虑得”出自《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概是解决问题的五种状态,或靠谱的人在面对事情的时候的方法论:“定”按照朱熹的解释,这个“定”即为“志有定向”,是一种有方向

相关推荐
  • 知止而后有定的定什么意思

    “知止而后有定”的意思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出自春秋·曾子《礼记》《大学·第一章》,原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翻译:知道

  •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

    《大学》指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在告诉我们周密考虑是做事成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中庸》提出:“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

  • 知止而后有定的定

    403 -- 7:12 App 学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与普通青年的生活有关吗? 43 -- 4:06 App 解一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218 -- 6:04 App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

    知缓急 扁鹊曾说:若急病而用缓药,是养杀人也。缓病而用急药,是逼杀人也。 人生也是这样,该紧急的不要拖沓,可以循序渐进的也不能急躁。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人生在世,有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出自

    出自先秦《礼记》的《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

  • 知止三个境界

    其实很简单,做人,就是要知足、知止、知趣。 以“道”相通,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纲要性探析 首先阐明,人类存在“概念固化”的共性弊端——人为设定一个概念,就概念而概念,限

  • 儒学对青年的启示作文

    本题为任务驱动类作文。情境设置聚焦对“边界”的讨论。题目从两个角度界定边界的含义:“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是个体成长的保护墙,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这是从个人修养和个体成长

这里是最全的知止而后有定止内容!在本站您可以发布有关知止而后有定止的优质文章,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推荐阅读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