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排行

大学之道通假字词类活用

更新时间:2024-04-24 01:44

发布时间:2021-03-09 19:48

文言文考试最常见的60例通假字,必须掌握!

今天分享的是高中语文常见通假字(60例),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发布时间:2022-06-16 12:05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它来了!!!哔哩哔哩

我们刚接触文言文时觉得晦涩难懂,毕竟实词虚词还有一些通假字对我们来讲确实会加大理解难度 但是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解决的问题 现在我们学习应该保持一些平常心,要平静且认真的学习 今天我总结了许多文言文通假字供你们参考 快点码起来

发布时间:2023-10-02 00:00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文言知识梳理归纳

《大学之道》 (一)古今异义 1.大学之道 古义: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 (二)词类活用 1.在明明德(形作动,弘扬) 2.先齐其家(使动,使……整齐)

发布时间:2023-09-05 00:00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②在止于至善 ③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④先正其心 ⑤先诚其意 ⑥必先苦其心 ⑦南征北战 A.①④/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

发布时间:2023-08-09 00:00

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大学之道》文言整理

1.古今异义 大学之道 古义: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今义: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 2.词类活用 在明明德 明,形容词作动词,彰明。此处为使动用法,使彰明。

发布时间:2021-09-25 00:00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及专家讲座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第5课《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一、文言知识点整理 《论语》十二章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多义实词 4.重点虚词 5.词类活用 6.特殊句式 《大学之道》

发布时间:2023-09-27 20:11

陈涉世家原文范文8篇(全文)

2. 多在“活多异通”上下工夫 这里说的“活多异通”分别指的是“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比如,古今异义的词语考查出现的频率就比较高,如“阡陌交通”、“牺牲玉帛”中的“交通”与“牺牲”历年都

发布时间:2023-02-28 07:45

选修语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共6篇)

(2)通假字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接纳,交纳) 若火之始然(然,同“燃”,燃烧) (3)古今异义 自贼者多(古义:伤害,今义:偷东西的人) (4)一词多义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

发布时间:2023-03-21 14:11

蜀道难教案十篇

2.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匪通“非”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鹤通“鹄” 3、一词多义 危 危乎高哉高 危如累卵危险 正襟危坐正,端正 上屋骑危屋脊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发布时间:2023-05-24 00:00

《大学之道》学案.pdf原创力文档

在文言文 阅读 的过程 中要注意到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通假字 、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并 在此基础上 ,结合写作背景 ,文人 的生平经历 ,理解 “义理 ”这一层面 的重要 内容 。 研读第一段 原文 :大学之道 ,在 明明德 ,

发布时间:2024-04-06 00:00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必修(上)文言知识梳理归纳总结.pdf人人文库

④蚓无爪牙之利 爪牙古义:动物的爪子和牙齿 今义:帮凶 (3)词类活用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糅以为轮。 ②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③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④形容词作动词:

发布时间:2023-04-17 20:39

大学之道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礼记》文言文古诗文网

1、大学之道古义: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 二、词类活用1、在明明德(形作动,弘扬)2、先齐其家(使动,使……整齐) 三、一词多义明:(1)在明明德(动词,彰明)(2)在明明德(形容词,

发布时间:2023-10-29 07:56

国学教学设计(整理18篇)国学经典

2、结合课文注释,做相关练习,并对文中的文言知识进行归纳(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字,特殊文言句式)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鉴赏本文的论证艺术,分析本文的写作技巧。 2、掌握文言知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课时重难点]

发布时间:2022-08-22 00:00

5.2《大学之道》一课一练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C.知止而后有定 D.不足以事父母 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发布时间:2023-05-11 16:48

四字词语解释(精选5篇)

同样地,刘宝楠在《论语正义》中说:“《学记》言学至大成,‘足以化民易俗,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然则朋来正是学成之验。”这就是说,孔子乃学至大成者,其渊博的学识使远近之人都十分佩服;连远方的人都怀着敬仰之

发布时间:2023-09-28 19:26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文言知识点汇总(分课编排)道客巴巴

内容提示: 1 高中语文选必 上 文言知识 《论语》十二章 (一)通假字 1.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通“智”,智慧) (二)词类活用 1.君子 食无求饱(名作动,吃饭) 2.就有道而 正焉(使动,使……正) 3.见 贤思 齐焉(形作名

相关推荐
  • 格物致知三重境界

    "赫拉克利特这句深邃精辟的话语,使笔者对读书三昧的真谛有所体悟,大体窥见到臻于读书三味的门径;但是,尚未达到"比阳光更为辉煌"的美妙境界,充其量仍处于

  • 格物致知朱熹的观点

    朱熹训“格”为“至”,训“物”为“事”,格物即是接触事物,探求其理。格物致知的要义是即物穷理,而且穷究到极致。它有几个方面的含义:致知必须格物、格物必须穷理、穷理必须穷尽;格物致知

  • 朱熹补格物致知传原文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 大学节选原文高中

    网络评论摘要:《大学》和《中庸》一样提倡“慎独”,主张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诚心诚意地恪守道德规范。这作为一种修养方法有合理之处,但也含有轻视社会实践、偏重内心修养的倾向。《大学》反对

  • 格物致知的科学家例子

    1938年2月,我们家到了昆明,我在当年秋天进了西南联大,在西南联大念了4年大学、2年硕士学位。这6年时间,在我一生的学习历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我曾多次地回想过这段时间,我觉得我

  • 物格而后知至原文

    (27)、原文: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了,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

  • 格物致知是一种什么精神

    原话为“应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收录至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时修改为“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思想与段落大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心论点

这里是最全的大学之道通假字词类活用内容!在本站您可以发布有关大学之道通假字词类活用的优质文章,精彩内容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