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排行

典志体典籍概述

更新时间:2024-04-24 06:00

发布时间:2021-02-26 21:36

看《典籍里的中国》,以“典”的汉字思维为例,大语文可以这样学

牛年春节央视开播大型原创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节目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名篇,从“典籍”出发讲述中华文明史,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之所以被称为“典籍”,一定是指前人记录在案可作后世典范标准的书籍或

发布时间:2023-07-06 10:30

荐书湖北省图书馆藏稀见明清总集询(第一辑)补遗刻本稿本

作者简介:湖北省图书馆,创办于1904年8月,1954年定名为“湖北省图书馆”,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成立、最先对外开放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为国家“一级图书馆”,2008年入选首批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目前,图书馆馆藏文献总藏量近1000万册,其

发布时间:2020-02-24 00:00

《国学知识》:什么是“典志体”?

典志体史书是今人了解古代典章制度及其演变必不可少的资料。 典志体,以典章制度为中心的史籍体裁之一。在东汉以前(含东汉),有很多非独立成书的典章制度专史,如《史记》中有“八书”,《礼书》《乐书》《律书》《历书》《

发布时间:2018-03-25 00:00

中国古代历史典籍概述

纪传、编年、纪事本末和典制体是中国古代历史典籍的四种主要形式。四种体裁分别以人物、时间、事件或者典章制度为中心,从而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鲜活的历史。 纪传体 纪传体是中国古代史书最重要的体裁,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

发布时间:2024-04-01 05:09

资治通鉴张大可长江出版社

体(一)纪事本末体典籍概述(二)文章选讲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节选)明史纪事本末削夺诸藩(三)练习文选(解题、标点)王安石变法(四)通论四:常用虚字常用副词、连词和疑问代词惯用式对照表第四单元 典志体政书、韶令奏议(一)典志体

发布时间:2016-02-01 00:00

近代典志体史书述论

[1]周积明.关于《清史·思潮志》撰写的思考与实践[J].清史研究,2008,(1).117-123. [2]来新夏.对《清史》典志类总目的我见[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4,(2).155-157. [3]陈其泰.晚清典志体史学名著的时代特色--兼论晚清史学

发布时间:2019-06-18 20:42

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通典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杜佑撰的《通典(共12册)(精)》记述了传说中的黄帝,下讫唐天宝末年的制度沿革,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史书,为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通典》书名,唐杜佑撰,二百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

发布时间:2020-04-27 09:54

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通典/全12册简介,目录书摘京东

《通典》的体例仿效纪传体正史中的志书,将断代体改为通史体,是一部专门记载历代政治、经济等制度沿革变迁的典志体史书。《通典》记述了传说中的黄帝,下讫唐天宝末年的制度沿革。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史书,为

发布时间:2017-01-19 17:50

自考大专04121中国文化导论考试考核知识点复习资料自考大专网

(1)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就不断引起激烈的争论,从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说;(2)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问题与主义之争”;(3)东西文化之争;(4)科学与玄学之争;(5)中国社会性质之争;(6)直至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大讨

发布时间:2022-04-19 15:38

常识常考文史之史书的体例简书

3、典志体史书 又叫典制体,典制体史书,以典制为中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按照分门别类来表述相关典章制度,曾被称为分类书。典制体史书是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分离来的,发展为独立的体裁。第一部有影响的典制史是唐

发布时间:2017-09-10 00:00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下册教案第三编隋唐宋元时期史籍

本学期作业布置之六一、名词解释 典志体、杜佑、均田制、马端临、会要体、史才三长、袁枢、纪事本末体、《元和郡县图志》、史评体、刘知几、直书、曲笔二、问答: 1、简述《通典》的成就 2、《文献通考》以《通典》为蓝本,

发布时间:2018-03-22 00:00

中国古代历史典籍概述

纪传、编年、纪事本末和典制体是中国古代历史典籍的四种主要形式。四种体裁分别以人物、时间、事件或者典章制度为中心,从而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鲜活的历史。 纪传体 纪传体是中国古代史书最重要的体裁,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

发布时间:2023-02-21 00:00

《通典·卷八十七》唐杜佑所著中国第一部典志体史书中华典籍原文

地位:中国第一部典志体史书 简介:《通典》是第一部记载古代财经典章制度和财经思想的通史。《通典》成书于唐宪宗贞元十七年(801年),全书共200卷,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法、州郡、边防九典,子目1500余条,约190万字

相关推荐
  • 历史典籍出处

    历史典籍是古代重要文献的总称,也可以指古代图书。典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艺术、诗歌、小说等,代表作品为《楚辞》《诗经》《春秋》《战国策》等。战国时期楚国文学总集。西汉刘向辑

  • 古代典籍

    我国古代将古籍按内容分为四大部类: 经、史、子、集。 经:经书,是指儒家经典著作; 史:史书,即正史; 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 集:文集,即诗词汇编。 “经史子集”也泛指我国古代

  • 古代典籍中关于信的表述及出处

    信约;盟约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传送函件或口头消息的人 通“讯”。音讯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李白《大堤曲》 书信,信件 【字的故事】 萧何月下追韩信 出处:取材于小说《西汉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古诗的意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意思表示为: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此语出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出处出自典籍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古代哪部著作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感悟

    我以为,整篇《大学》其中最为核心的一点,便是开头的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而这句话中,最为重要的是:“明明德”,这三个字。 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

这里是最全的典志体典籍概述内容!在本站您可以发布有关典志体典籍概述的优质文章,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