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排行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译文

更新时间:2024-04-23 20:48

发布时间:2023-01-29 11:00

《孟子》03公孙丑上:原文+翻译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

发布时间:2022-12-09 17:28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的意思是什么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的翻译爱问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有了羞耻心,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就能够不去做了。这句话出自朱熹的《朱子语类》卷十三:“耻便是羞耻之心,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出处 出自《朱子语类》卷

发布时间:2022-03-03 00:00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的翻译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的解释高中知识零

1、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的意思是:人如果有耻辱感,就会知道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就不能做。 2、只有当人有了羞耻心以后,才能意志坚定,于贫富、得失、义利之间有所取舍,而不是任凭物欲驱谴。

发布时间:2020-02-15 00:00

五年级下册古诗文都找齐啦!超长寒假学起来

译文 同情之心是仁德的开端。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文 坏事干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子语类》 译文 一个懂得羞耻的人,就会主动拒绝做一些事情。

发布时间:2022-02-07 00:00

行己有耻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成语大全

” 译文:修身之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和"行己有耻"是一个意思嘛? 是一个意思,指的是:有羞耻心、有羞耻感。

发布时间:2022-07-30 07:12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简书

我很少看短视频,那日闲谈,咸妈说看过一段视频很生气,一个女子在卤菜店伸手拿了一块牛肉吃,吃剩下的一截牛肉又扔进盘里,店主看不过去批评了两句,这位女子仗着身体壮实上前推搡店主。听罢此言,不觉稀奇,世间百态,无奇不有,生气何苦

发布时间:2022-10-10 00:46

耻便是羞耻之心,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是什么意思?喜马拉雅

古人云: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些事情虽然自己内心有欲望,非常想去做,但是人有了羞耻之心,就能

发布时间:2020-07-15 00:00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出自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著的《朱子语类》。意思是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能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人有了羞耻心,才会有志向、抱负和气节,才能意志坚定。可见,“耻”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发布时间:2022-03-11 19:48

提出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的是答案解析华图题库

根据教材知识,朱熹提出“人有耻,再能有所不为”,所以排除ACD,正确答案选B。 解析 解析同上 以上是关于提出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的是 的参考答案及解析。建议大家看完问题先作答、再查看答案哦! 华图试题检索系统(https://gd.huatu

发布时间:2016-06-24 00:00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宋·朱熹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宋·朱熹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宋·朱熹

发布时间:2023-11-28 11:05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掌上高考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的意思是:人如果有了羞耻之心,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就能够不去做了。也就是说一个懂得羞耻的人,会主动拒绝做一些事情。的确如此,人世间最宝贵的不是说有多少金银财宝,而是拥有一颗正直无私、品行高尚的君子之心。

发布时间:2023-06-06 12:18

20222023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练习专项4文学常识与诗文

5.(1)仁之端也 则能有所不为 必自毙(2)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解析】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和诗歌的积累。(1)“恻隐之

发布时间:2008-09-16 00:00

羞耻感功能论光明日报光明网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羞耻感的自制功能 所谓羞耻感的自制功能,指羞耻感是个体道德自律与社会规范内化的内在隐秘心理机制。“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卷第十三)。根据羞耻感产生的心理机制可知,对于个体而言,一个

发布时间:2023-03-01 00:00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国学语录汉程国学

国学语录: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译文]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会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

发布时间:2024-03-22 11:07

古文经典名言警句200句

4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5、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 4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47、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相关推荐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的出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自《大学·第一章》译文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原文

    【原文】 大学①之道②,在明明德③,在亲民④,在止于至善⑤。 【注释】 ①大学:大,旧音泰。古者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修己治人”的学问

  • 大同之道

    禮運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 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英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The way of the Great Learning is to show and develop the people's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解释

    全句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语出儒学经典《大学》。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了解并达到人们都具有的至善的道德本性,在于推己及人,帮助、教育他人,使其也成为有道德的人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解析

    所以我觉得《大学》这本书他应该是儒家思想的一个总纲,《大学》开始的时候,宗旨就说了叫“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可以说也是儒家的宗旨,应该是往人性最完美的、最净化的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注释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

这里是最全的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译文内容!在本站您可以发布有关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译文的优质文章,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