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排行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这句话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4-04-24 02:10

发布时间:2023-08-20 14:07

《孟子·公孙丑(下)》解读哔哩哔哩

三里之城[1],七里之郭[2],环而攻之而不胜[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5],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

发布时间:2022-11-08 09:10

曹刿一介平民却能评价国君鲁庄公执政得失:归功于周代一项制度周王室

五师为军。”对于各家各户,“凡起徒役,家无过一人;以其余为羡,惟田与追胥竭作。”这意思是说,一旦因战争需要而征兵,每家最多出兵一人,即所谓的“正卒”;家庭中其他服役人员,只负责在地方维持治安,不需上前线,即所谓的“羡卒

发布时间:2022-06-06 16:10

传统文化讲堂《孟子》公孙丑章句(下)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

发布时间:2022-11-08 00:00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翻译】 处在下位的人不能得到上面的信任

发布时间:2023-03-01 19:56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

他说一个人“在下位”,在下面的老百姓们,下面社会上一般人,“不获乎上”,有意见、有痛苦不能够达到上面,领导人不知道,皇帝不知道,那就完了,他说“民不可得而治矣”。实际上一个领导人就是大家庭一个家长,每个家庭的成员的痛苦

发布时间:2021-10-16 19:38

《中庸》10句话,懂得其中道理,获益良多!财经头条

9.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礼记·中庸》 身处上位的人,得不到下位人的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人民。 10. 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礼记·中庸》

发布时间:2017-09-22 04:11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

《中庸》翻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

发布时间:2021-02-05 00:00

《中庸》注释(二十四)

【原文】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发布时间:2023-03-28 05:27

《中庸》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礼记)古文之家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发布时间:2019-06-21 13:33

《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是什么意思译文出处

《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出自:《孟子》名言名句 《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译文如下: (离娄上) 在下位的人,不能得到长官的信任,就没办法治理人民了。

发布时间:2023-08-16 17:32

传习录中华经典藏书最新章节王阳明著掌阅小说网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即“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心即理”即是指心方是“理”的主宰,舍此心外,没有“理”之存在。换言之,无论如何“格物”,其重点都应摆在心上,而不在事事物物上。 4.求孝道于内

发布时间:2022-12-02 11:33

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可谓无愧乎今之人矣”,表达知遇之恩;文章最后一段“并近所为诗、赋、文、记合七篇,献诸下执事。伏惟既推借之于其始,宜成就之于其终,数灌溉以茂其本根,消垢翳以发其光明,不间疏贱而教之以书,使晚节末路获列于士君子之林

发布时间:2019-06-27 18:53

再谭《中庸》全文凤凰网

在朝办事还需要“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下级得不到上级的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百姓。但是“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要得到在上级信任之道是: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级的信任。又进一步讲“信

发布时间:2020-11-16 12:14

第十九讲哀公问政全文翻译注释中庸赏析全集

继绝世继绝世:延续已经中断的家庭世系,举废国举废国:复兴已经没落的邦国,治乱持持:扶持危,朝聘朝聘:诸侯定期朝见天子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

发布时间:2022-07-30 13:06

《论语》试题

(1)诲女知之乎?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9.[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2-10-09 17:11

中庸第二十章原文及翻译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

发布时间:2021-02-01 00:00

#学国学#《中庸第二十章(八)》——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发布时间:2021-09-14 08:52

《中庸》学习笔记第37课:诚身有道简书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发布时间:2012-04-23 00:00

中庸搜狗百科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112!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

发布时间:2023-05-11 10:56

大道之行也(精选5篇)

而郡县制、户籍制、田税制则将广大民众置于一个强大的系统框架之中,使每一个社会成员成为一个敦伦尽份的编户和受政府保护的臣民。这样就可以将版图内处于不同地域、分属不同种族、操持不同方言土语的人们从精神上凝聚成一个整体。这

发布时间:2021-03-02 00:00

中庸精读2024尔雅答案MYTG–逍遥子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的“豫”本意为大象。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中“获”意为()。 “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中“顺”释义为()。 儒家传统思想认为个人修养是一个由外向内、由人及己的

发布时间:2021-02-18 13:43

道德经道德经博客CSDN博客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如果社会上不推崇有才德的人,老百姓就不会相争;不

发布时间:2019-06-11 00:00

《荣枯鉴》《罗织经》《度心术》……原文及译文

《罗织经》由唐朝酷吏来俊臣、万国俊所撰,它是人类有始以来第一部制造冤狱的经典;也是第一部由酷吏所写的赤luo裸的施恶告白;还是文明史上第一部集邪恶智慧之大成的诡计全书;它第一次揭示了奸臣何以比忠臣过得更好的奥秘。从历史经验

发布时间:2022-01-02 00:00

中庸第二十章原文及译文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 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日: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 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发布时间:2023-01-01 00:00

2023年古代道德名言职业道德名言(十一篇)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7、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8、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

相关推荐
  •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儒家忠恕的含义

    中国儒家伦理范畴,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最早将忠恕联系起来的是中国春秋时代的曾子。他在解释孔子“吾道一

  • 勿意勿必勿固勿我作文800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作文800字 第1篇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或愿意做的事,但也有不想做的事或不愿意做的事,然而,在面对自己不想做的事的时候硬加到别人身上,别人心里往往会有

  • 忠恕出自于哪里

    恕是从消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卫灵公》篇里回答子 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问题时所说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总起来说,忠

  • 忠恕兼明德是什么意思

    《礼记·中庸》引孔子的话:“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讲的也是同一意思。此一理念体现了孔子思想乃至中国文化的异量之美,西方思想界将孔子的这一思想称作属于全世界的道德

  • 忠恕违道不远什么意思

    这段原文,首先为我们提出了忠和恕的概念,为什么说“忠恕[shù]违道不远,”我们来看什么是忠和恕? 首先,忠在国家层面是因为感恩,所以奉献,你感恩国家的养育之恩,所以要为祖国作出奉

  • 吾道一以贯之什么意思

    第二,本篇孔子就讲到“吾道一以贯之”,换句话说,就是体用一贯,有体有用。所以说仁只是行为,只讲用不讲体,不讲内心修养,也错了。如果像另一派的宋儒所说,仁就是在那里静坐,养性谈心为仁

这里是最全的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这句话是什么内容!在本站您可以发布有关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这句话是什么的优质文章,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