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排行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翻译

更新时间:2024-04-23 16:52

发布时间:2022-10-25 20:00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拼音·翻译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答司马谏议书宋 · 王安石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发布时间:2023-04-08 00:00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注释及翻译

12.13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翻译】 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一样(没有什么高明之处)。重要的是必须使诉讼的案件根本不发生!” 【解读】 以教化促进和谐

发布时间:2020-11-13 01:47

12·13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全文翻译注释论语

12·13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问答录,《论语问答录》是贾陆英先生以现代汉语注解并翻译《论语》的著作。【转载请注明出处】《论语问答录》主要分为四部分,一是《论语》原文,二是对原文词语的注释,三是对

发布时间:2024-04-20 00:00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介绍词典网

讼( ㄙㄨㄥˋ sòng ):诉讼。 审理诉讼,我也和其他办案人员一样;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诉讼。 古代儒家主张施行德教,完全消灭民事纠纷。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发布时间:2019-04-26 11:52

"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全诗赏析古诗文网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下士

发布时间:2024-04-15 15:15

《论语》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原文带拼音解释汉程

zǐ子yuē曰::tīng听sòng讼,,wú吾yóu犹rén人yě也。。bì必yě也shǐ使wú无sòng讼hū乎。。 注释 1听讼:讼,音sòng,诉讼。审理诉讼案件。 2使无讼:使人们之间没有诉讼案件之事。

发布时间:2024-04-03 00:00

"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拼音和出处及意思古诗词曲网

小提示:"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在当时,官吏用法治,就好像抱薪救火、扬汤止沸一样无济于事;倘不采取强硬严酷的手段,如何能胜任其职而心情愉快呢?在此种情况下,一味讲道德

发布时间:2019-06-21 13:10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是什么意思译文出处论语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译文如下: (颜渊) 审判案件的时候,我也和别人一样秉公办理,绝不多言。但最理想的社会必须根除人性的弱点,使人民道德有一定轨道可循,不再发生诉讼案件,徒然劳民伤财而已。

发布时间:2022-11-18 21:04

大学章句集注第五章全文及翻译注释古典名著网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第五章 翻译 译文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

发布时间:2022-02-20 00:00

孔于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毋讼乎!

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也,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

发布时间:2019-05-17 00:00

“必也使无讼乎”注释译文和感悟可可诗词网

孔子曰:“听讼①,吾犹人②也。必③也使无讼乎”!(《大学》五) 注释 ①听讼:听诉讼,审理案件。②犹人:犹如别人。③必:必然,最终目的。 【译文】 孔子说:“假如要审理案件,我可能会与别人一样(依法严审、公断)。(我的

发布时间:2023-06-29 19:01

大学第五章大学第五章原文翻译及赏析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

发布时间:2009-05-20 11:06

09年法硕联考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二)在职攻硕考试招生网

1.“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句话表明儒家 A.注意德治,轻视法治 B.轻权利观念,重义务观念 C.主张取消专门司法和法学 D.追求司法公正 2.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正确陈述是 A.法律责任都是过错责任

发布时间:2022-09-19 13:13

1“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政治民主,人人平等;经济公有,人无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的提出者分别是A.张载、康有为、孙中山B.程颐、陈独秀、孙中山C.张载、康有为、陈独秀D.程颐、孙中山、康有为” 相关考题 考题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一无讼思想的提出者是(

发布时间:2022-04-15 01:48

《论语·颜渊第十二》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简书

这里的"片言折狱"我还无法分清孔子是在赞扬子路还是批评子路。有人说是批评子路,也有人认为是赞扬子路。 【原文】12.13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译文】孔子说:"审理诉讼,我和别人一样。一定要努力使诉讼不再发生

发布时间:2020-01-20 10:37

《曾子》名言一百句,先贤智慧一生受用网易订阅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礼记·大学》 【译文】 孔子说:“审理案件,我与别人一样,分清是非曲直。不同的是希望诉讼的案件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尽

发布时间:2023-07-20 13:26

《大学》第五章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大学》《中庸》王铁蓉诵读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音频列表 1 《大学》第六章 (前言) 2559 2020-09 2 《大学》第五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发布时间:2022-03-10 14:04

孔子正能量的经典语录

14、过犹不及。 15、克己复礼,为仁。 16、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8、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9、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发布时间:2021-05-25 00:00

论语连载(306)《颜渊篇》第13章,“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原文朗读】 【注释】 听讼:审理诉讼时,要听取双方的陈词,再进行评判。 使无讼:听讼的目的是解决纠纷,使诉讼减少,以至于没有诉讼官司。【白话翻译】 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决断官司纠纷,

发布时间:2023-12-23 12:29

第五篇内外兼修之道原本大学微言手机实修驿站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诚意)(八) (朱熹把这节分割抽出,编为他自己章注《大学》的第三章及第四章。而且更有趣的,把原本《大学》前面“此谓知之至也”一句倒抽

发布时间:2023-01-07 14:10

大学读后感(通用32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此章文本依然很短,但仅从文本内容看似乎和《大学》前几章所讲的内容没有联系。听讼,是审理案子的意思,审理案子与大

发布时间:2023-02-03 00:00

《大学》原文及译文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

发布时间:2019-04-26 11:32

"孔于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毋讼乎!"全诗赏析古诗文网

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毋讼乎!”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取舍之极定于内,而安危之萌应于外矣。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

发布时间:2023-07-13 17:32

传统文化与法治十篇

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孔子追求的理想境界是“无讼”,“残忍去杀”,即人字与人之间的冲突与摩擦通过各自的忍让解决,以礼教和德政感化百姓,消除暴力的统治方式。 二、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状分析与改造途径

发布时间:2024-04-11 00:00

吾犹人也答案吾犹人也题库精华吧

1.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此之谓也。”这一文本出自哪一部文献?() 2.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此之谓也。”这一文本出自哪一部文献? 3.“听讼,吾犹人也"中“听讼”的含义是()。 上一

发布时间:2022-07-28 17:30

孔子语录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5、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7、《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发布时间:2004-01-13 00:00

..::礼治社会中的法(下)中国法学网::..

3.法律的目的——“胜残去杀”“必也使无讼乎” 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① 又言:“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② “无讼”,即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冲突与磨擦通过各自的忍让协商解决,而不是通过官府,

发布时间:2023-02-01 02:04

浅析《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无讼”思想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讼的理念最先是由孔子提出的,体现了儒家对于听讼的最高境界。孔子所倡导的无讼理念并非指不发生、不处理或者拒绝诉讼,而是指听讼者要有效地处理案件,从情理上来教化当事人,从根源上解决纠纷,使当事人自

发布时间:2023-03-29 16:13

《魏书·列传·卷七》的翻译注解译文和原文学诗词网

高祖顾谓左右曰: “昔仲尼云:‘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然圣人之听讼,殆非常人所匹; 必也无讼,今日见之矣。”以澄正尚书。 车驾南伐,留澄居守,复兼右仆射。澄表请以国秩一岁租布帛助军资,诏受其 半。高祖幸鄴,值

发布时间:2022-03-02 18:24

礼记大学翻译及原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

发布时间:2022-10-09 08:19

大学第九章原文及翻译(精选8篇)

【原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1)无情者不得尽其 辞(2)。大畏民志(3)。此谓知本。 【注释】 (1)“子曰”句:引自《论语?颜渊》。听讼,听诉讼,即审案子。犹人, 与别人一样。 (2)无情者不得尽其

相关推荐
  • 立德修身的七言经典名句

    《大学》中讲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也就是说,修身乃立身处世之根本,只有这个“本”修得坚固了,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今人重在赚钱,古人重在修身,仁者以财发身

  • 身有忿懥则不得其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经句易解 孔子:“一个君子,如果不庄重就不威严,学习也不会坚固扎实。行事当以忠信为主;不要和与自己修养道德方

  • 怎样理解正心修身

    二是注重修身正心的自我修养。曾子根据孔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提出“吾日三省吾身”,以后又发展成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注释】选自《大学》

  •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其意为:人能使道光大,而不是道能使人光大。 为什么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印光大师说:人为倮虫之长,身不过数尺,寿不过数旬,竟与高厚悠久莫测之天地,

  •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的下一句是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摘自《大学·第一章》 译文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完善

这里是最全的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翻译内容!在本站您可以发布有关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翻译的优质文章,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最新文章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