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排行

礼记·学记作者

更新时间:2024-04-23 23:14

发布时间:2020-12-27 12:52

《礼记学记》白话解

前言:本篇记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发明所学的道术,相为表里,故甚为宋代理学所推崇,以为《礼记》除《中庸》、《大学》之外,唯《学记》、《乐记》最近道。

发布时间:2018-11-26 08:52

学教育史: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学记》

《学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思孟学派,甚至可以具体说是孟轲的学生乐正克。但是,《学记》也吸取了儒家内外其他派别的思想。《学记》全文不过1200多字,但内容却颇为丰富,主要包括包括关于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

发布时间:2022-07-08 14:29

学记的作者是谁初三网

《学记》作者是乐正克。乐正克(约公元前300—前200年),姓乐正,名克,战国时鲁国人,思孟学派的重要人物,孟轲的学生。乐正克是深得孟轲信任的高才生。战国时代儒分为八,其中一派就是“乐正氏之儒”。由此可知,乐正克在战国时代是一位很

发布时间:2017-02-24 00:00

从《礼记·学记》看为师之道(一)

作者:张自慧(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礼记》与《周礼》、《仪礼》一起并称为我国儒家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三部礼文化经典。《礼记》的第十八篇《学记》深入全面地阐述了古人的教育观以及为师之道和为学之道,其中许多道理至今

发布时间:2024-04-19 19:50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意思出处及全文赏析学习力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什么意思? 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如果人不努力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哪里? 此句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具体内容如下:

发布时间:2021-12-23 08:12

礼记·《学记》三则哔哩哔哩

礼记·《学记》三则 来源:《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 作者:【汉】戴圣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发布时间:2018-07-14 13:23

(转)《礼记·学记》是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专著??白韵说学简书

《礼记·学记》是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专著 白韵说学 《学记》内容概说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

发布时间:2019-04-24 14:06

148句脍炙人口古诗文,背完立即让你提升一个境界!网易订阅

——《论语·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发布时间:2021-02-28 03:05

礼记·学记古诗文网

学记原文 原文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

发布时间:2023-02-18 13:05

《学记》作者考释

因《礼记》“杂出诸儒传记”而造成各篇作者归属之论争,“四十九篇的命名,非同一例,盖因作记者既非一人,又非一时之人所致”[2],故《礼记·学记》之作者考释同样也成为历代学者论争之范围和内容。本文在借鉴历代学者关于《学记》作者

发布时间:2017-07-14 14:07

《礼记》中的名言释义

1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译文】虽有美食,不去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有极高明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

发布时间:2021-11-15 20:16

《礼记》10句千古名句,领悟透了受益匪浅!礼记君子礼数新浪新闻

《礼记》10句千古名句,领悟透了受益匪浅!1.不兴其艺,不能乐学。——《礼记·学记》如果对那种技艺没兴趣,就不可能快乐地_新浪网

发布时间:2020-02-23 00:00

八(下)语文自学导读之六:《礼记》二则校园新闻安庆市全新

本文节选自《礼记·学记》,题目是编者加的。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一般认为是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据郭沫若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发布时间:2023-11-27 00:00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社会科学网

教与学的意蕴递变及实践指引 ——《礼记·学记》的现代价值 袁芳 柳士彬 《礼记·学记》对教与学辩证关系的阐明以及对为师、为学之道的申论,对于教学实践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学记》作为首次系统阐述教、学关系的著述,是中国先秦时

发布时间:2022-10-22 08:56

小学古代名言警句(精选10篇)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

发布时间:2022-04-21 13:38

名人名言出处晶羽科技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16、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

发布时间:2017-11-17 08:04

枝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 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发布时间:2020-06-09 00:00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盱眙日报

4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周)《礼记·学记》 解读: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就会孤陋寡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时引用了这句话。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

发布时间:2021-11-16 00:00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

礼记·乐记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瞧以杀

发布时间:2022-04-30 16:26

2022年初中语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翻译文言文中考网

3《礼记·学记》简介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文章,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文献。一般认为是中国战国晚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乐正克。

发布时间:2024-01-29 09:43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是什么意思?考动力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是出自《礼记·学记》中的一句话,作者是西汉时期的戴圣。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的下一句是: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的意思是:

发布时间:2024-03-25 10:42

礼记·虽有嘉肴全文拼音原文翻译虽有佳肴原文赏析

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礼记·虽有嘉肴全文拼音原文|翻译_虽有佳肴原文赏析《虽有佳肴》原文及译文原文:《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发布时间:2023-03-31 05:27

学记原文翻译及赏析朗读乐正克文言文古诗文网

学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发布时间:2018-04-23 00:00

礼记搜狗百科

《礼记》(《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一部典章制度选集。该书共二十卷四十九篇,章法谨严,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8-07-27 19:38

古人说的好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译文自满于

2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文】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2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发布时间:2023-11-28 00:00

古籍名著《礼记》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可可诗词网

从思想史方面看,《礼记》既有孔子后学的作品,又有西汉初年的作品,反映了孔子以后儒学的发展及到西汉的改造。是人们研究先秦儒家及其秦汉思想史的可贵资料,从社会历史方面看,《礼记》各篇所记反映了战国以后及西汉时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

发布时间:2023-04-26 12:28

中国文化概论小结360文档中心

”《礼记·学记》 “多、寡、易、止虽各有所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以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教其失,则善长矣。”(王夫之《礼记章句》)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发布时间:2022-04-12 06:32

礼记学记礼记学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礼记》 学记 佚名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

相关推荐
  • 礼记·大学作者

    《大学》的文本,分两个版本,一个是《大学》古本,另一个是《大学》的改本。“《大学》古本”这个概念是晚出的,它指的是《大学》这个文献在汉代开始传承下来时候的原貌。《礼记》是汉宣帝时期

  • 礼记大学之道拼音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

  • 礼记大学之道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

  • 礼记大学之道课文翻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

  • 礼记大学之道作者是谁

    《大学》首章,开宗明义,也是《大学》最基本的宗旨所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给了我们一个天、地、人圆满合一的顶层架构,天、地、人都在一中,叫一以贯之。 什么叫

  • 礼记的作者是谁

    【解释】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yǒu guó fēng yǒu yǎ sòng hào sì

  • 礼记缁衣作者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杂史,又名《国策》、《国事》、《短长》等,作者不可考,由西汉学者刘向编 纂成书,内容主要是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其中,“策”是记载史实的竹简。全书文笔

这里是最全的礼记·学记作者内容!在本站您可以发布有关礼记·学记作者的优质文章,精彩内容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