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排行

以约失之者鲜矣的意思

更新时间:2024-04-24 01:24

发布时间:2023-04-19 07:30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原文解释翻译论语名句国学梦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以约(1)失之者鲜(2)矣。 解释翻译[挑错/完善] 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孔子这里讲『以约失之者,鲜矣』,鲜是少。雪公引孔安国注,这是西汉的大儒,孔子的后裔,他

发布时间:2023-12-06 00:00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论语》注释及翻译

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①。” 【注释】 ①约:约束,拘谨。 【翻译】 孔子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错误,这样的事比较少。” 【解读】 懂得自我约束的人少犯错误 宋代理学家朱熹讲:“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

发布时间:2024-04-15 15:15

《论语》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原文带拼音解释汉程国学

zǐ子yuē曰::““yǐ以yuē约shī失zhī之zhě者xiǎn鲜yǐ矣。。”” 注释 1约:约束。这里指“约之以礼”。 2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发布时间:2019-11-03 19:47

一起学《论语》15.4卫灵公篇——知德者鲜矣

《论语集疏》曰:夫子呼子路,告以“知德者鲜矣”,谓义理有得于己,则死生祸福得丧自不能乱其所守,所以释其“愠见”之惑。夫子当造次颠沛之中,所以告门人者,各随其所蔽而开发(因材施教),无以异于洙泗雍容讲论之素,此其所以

发布时间:2016-06-30 00:00

“以约失之者鲜矣”的含义是什么?以约失之–手机爱问

“以约失之者鲜矣” 的含义是什么?王*** 举报 全部回答 为*** 2016-06-30 156 0 约:约束,制约。鲜:少。因为自我约 束而犯错误,是很少有的事。指做人只要加强自律,就一定能避免犯错。这句话出自 《论语?里仁》:“子曰

发布时间:2023-06-03 04:14

"以约失之者鲜矣。"出处及意思古诗文网

以约失之者鲜矣。摘自《论语·里仁篇》译文用礼来约束自己,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赏析此句话富有哲理,引人深思,人要时刻反省自己的良知,用自己的良知与处世标准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做事先做人,正人先正己。

发布时间:2020-09-27 17:02

《以约失之章》意思赏析感悟论语鉴赏品诗文

二十三 以约失之章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这个“约”字,可作两层意思来理解。 一是约束。人如能常常自我约束,就会多收敛,就会少犯错误。反过来,如果自我放肆,就会多张扬,就会多犯错误。

发布时间:2018-07-05 00:05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知道约束自己,管住自己,谨慎的人过失比较少。 左少匡解读:一个人在思想上能克制自己,以及言语、行动也能做到一定程度上约束的话,那么他失误

发布时间:2022-03-30 00:00

论语·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译文论语做文学网

论语·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zǐ子yuē曰::““yǐ以yuē约shī失zhī之zhě者xiān鲜yǐ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译文 注释 1:约:约束。这里指“约之以礼”。 2:鲜:少的意思。

发布时间:2018-04-03 00:00

经典品读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以约①失之者,鲜矣。” 主旨 孔子教人如何减少过失。 注释 ①“约”是自我节制、约束自己的意思。 今译 孔子说:“因为自我节制、约束自己而犯过失的,实在很少见。” 虽然说不要怕犯错,以免由于害怕犯错而什么都不敢做,反而

发布时间:2022-11-14 00:00

「寝怎么读」寤怎么读什么意思经典句子引光词语网

69.彧据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 【衔】误:接受 正:怀恨 【译文】柳彧手按几案站立,让杨素站在庭院中,审问杨素的犯罪事实,杨素从此怀恨在心。 70.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 【鲜xiǎn】误:

发布时间:2019-04-26 11:34

"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全诗赏析古诗文网

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

发布时间:2020-11-15 23:46

《论语》感悟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简书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孔子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错误,这样的事比较少。” 这句话出自《里仁篇》,告诉世人一种修身的方法,那就是“约”,约束、克制,也就是设置一些规矩,自己去遵守,也就是“自律”,相反的,就是不约束、不

发布时间:2015-07-10 17:49

国学经典:论语(一)论语第一至第五篇译文

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文】孔子说:“内心有所制约,在社会上还经常有过失的人我见得不多。” 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君子的修养要尽力使自己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

发布时间:2018-11-01 00:00

以约失之者鲜矣。可可诗词网

名言: 以约失之者鲜矣。 注释: 以: 因为。约: 俭约。鲜: 少。 句意: 因为节俭而失败的人, 是很少的。 出处: 三国·魏·桓范《世要论·节欲》

发布时间:2020-11-14 17:44

孔子的名言名句及翻译

4、以约失之者鲜矣!—《论语 里仁》 因为对自己节制约束而犯过失的事很少。 5、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 雍也》 人能生存是由于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不过是他侥幸免于祸害罢了。

发布时间:2020-06-05 00:00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训俭示康搜狗百科

16.以约失之者鲜矣:语出《论语·里仁》。意思是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那是很少的。约,俭约。鲜,少。 1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语出《论语·里仁》。意思是说,读书人有志于真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生

发布时间:2023-03-04 17:07

100个文言文易错实词汇总四柱八字,命理,八字命理,六爻占卜寅午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病】误:生病 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除】误:免除 正:(被)授职【译文】刘焕刚被授

发布时间:2023-10-28 06:14

古代名著《论语》的励志名言(精选16篇)

4) 以约失之者鲜矣。 (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6) 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发布时间:2017-10-08 09:43

高考的文言文常考的易错实词详解

69.彧据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误:接受正:怀恨 译文:柳彧手按几案站立,让杨素站在庭院中,审问杨素的犯罪事实,杨素从此怀恨在心。 70.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误:新鲜正:少

发布时间:2022-10-13 16:04

尝以约名轩。其子济领贡来京师,因征余言,为守约轩记。余曰

①东莞有隐德君子曰谢先生叔仁,尝以约名轩。其子济领贡来京师,因征余言,为守约轩记。余曰:“善哉,先生之名轩也。《语》不云乎,‘以约失之者鲜矣’ 斯约也,用之于身而身修,行之于家而家齐,传之于后可以纳子孙于无过之地

发布时间:2023-01-18 13:48

词语“约”的详细解释风铃浅唱国学

7.掠过。唐˙韩愈˙独钓诗四首之三:『露排四岸草,风约半池萍。』 8.数学上指约分。如:『10/20可以约成1/2。』 1.俭省。论语˙里仁:『以约失之者,鲜矣。』新唐书˙卷八十五˙窦建德传:『建德性约素,不喜肉食。』

相关推荐
  •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

    比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天之这就是,“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有”的意思是显而“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 不

  •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秦二世胡亥,胡作非为,两年后就被赵高杀掉了;王莽篡汉,乱搞一通,最终身首异处,不得善终;董卓杀人如麻,可自己死后,就被身边人点了天灯。 曹家、司马家,欺负孤儿寡母,免不得历史轮回,

  • 小人之过也必文的意思

    成语“文过饰非”的“文”与“饰”都有掩饰的意思,“过”与“非”都是错误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这个成语源自《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意

  • 必有事焉是什么意思

    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3!#国$%%$^amp;学*(JHl网$%^kd58 国学滕

  •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名句】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没有同情心,就不是人啊。孟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关键在于其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恻隐:怜悯、同情。

  •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本末倒置的意思很简单,这个成语就来源于晋国的历史,听戊申细细道来。 晋国(前1033年—前376年),周朝的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 恻隐之心

    恻隐之心指见人遭遇不幸所引起的同情怜悯之心。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

这里是最全的以约失之者鲜矣的意思内容!在本站您可以发布有关以约失之者鲜矣的意思的优质文章,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