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排行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更新时间:2024-04-23 21:09

发布时间:2023-06-06 00:00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注释及翻译

在这里孔子谈论的是学习问题,他从“在什么情况下学习”的角度出发,将获得知识的方式分成三个不同的境界,即“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这三个境界按由高到低,由难到易的顺序排列。

发布时间:2023-09-23 11:24

李多善:困而不学,民斯为下!儒家孔子仁爱尊尊网易订阅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刑法在多数时候惩罚的是“困而不学的人”,是在用强制手段来让人们去向上或者说是和大家统一,以达到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所以法律实际上就是最低的道德要求,只能维护最低的社会稳定秩序,其实真正维护社会

发布时间:2022-11-30 06:14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出处及意思古诗文网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自《论语·季氏篇》译文天生就懂得的人最聪明,通过学习而懂得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还不学习,就是下等的愚民。 注释

发布时间:2022-07-17 05:00

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学习是种很好的生活方式

稍微不太笨的人都能想得明白,那个时候,你如果把这个和我需要生活混为一谈的话,那就是自欺欺人了嘛。所以如果稍微努力一下的话,基本上都不太会有生活上的问题。 我们见到谋生都很成问题的,要么就是他现在或者在他很远的或者不远

发布时间:2017-05-03 09:39

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出自《论语·季氏篇》 解释: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

发布时间:2020-08-29 23:00

卷二下·梁惠王章句下全文翻译注释孟子注疏全集

『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者.孟子言今王无有亲任用之臣矣.往日所进者.今日为恶.而王又不知诛亡之.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者.宣王言我何以知其臣之不才而舍去之而不用也.

发布时间:2020-12-07 00:00

《论语》智慧: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原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释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经过学习后才知道的,是次等;遇到困惑疑难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了;遇到困惑疑难仍不去学

发布时间:2020-11-12 08:35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Alice的小屋博客园

Q: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A: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经过学习后才知道的,是次等;遇到困惑疑难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了;遇到困惑疑难仍不去学习的,这就是下等

发布时间:2024-04-15 15:15

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ng孔zǐ子yuē曰::shēng生ér而zhī知zhī之zhě者,,shàng上yě也;;xué学ér而zhī知zhī之zhě者,,cì次yě也;;kùn困ér而xué学zhī之,,yòu又qí其cì次yě也;;kùn困ér而bù不xué学,,mín民sī斯wéi为xià下yǐ矣。

发布时间:2022-01-01 17:27

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的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出自《论语·季氏篇》,并提供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的意思翻译及出处.

发布时间:2024-04-22 21:35

213.《季氏篇》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越忙的人越穷在线播放免费听

16.9: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译文: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经过学习后才知道的,是次等;遇到困惑疑难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了;遇到困惑疑难仍不去学习

发布时间:2021-09-14 10:40

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以上是关于“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体现了( )。的参考答案及解析。建议大家看完问题先作答、再查看答案哦!

发布时间:2021-02-01 09:57

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6.9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注释】 ▲知:知道,明白。 ▲之:指道理。知仁义、懂孝悌、诚实守信等。

发布时间:2022-04-22 07:07

儒释道名言晶羽科技

小不忍,则乱大谋。(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39)见得思义。(4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发布时间:2019-09-15 21:49

思而知之“困而知之,学而知之”出之于《论语·季氏雪球

“困而知之,学而知之”出之于《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学而知之,困而知之”意思: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

发布时间:2016-01-18 09:00

国学孔子语录精华100句(附释文)时政频道新华网

8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孔子《论语》 (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

发布时间:2021-05-31 18:01

书到用时方恨少,学富五车不为多哔哩哔哩

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张潮 52.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53.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54.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发布时间:2024-04-22 00:00

优秀党员思想汇报范文(精选32篇)

孔子有云:“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因此,我们在学校要主动学习,勤于发问,真正的做到学习好。对于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

发布时间:2022-05-20 12:44

孔子教学的思想(通用17篇)其他范文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阳货》) 三、论教育目标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

发布时间:2023-12-21 00:57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诗文原文翻译及赏析学诗词网品读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

发布时间:2020-05-12 09:07

每日一练202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5月12日)招教网

1.“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体现了() A.教育论 B.环境决定论 C.唯心主义思想 D.遗传决定论 2.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经常性活动的班

发布时间:2021-12-13 00:00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下载Word模板49爱问文库

博采焉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又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未知焉得仁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又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汉书?古今人表序》)四、文献翻译(每题10分,计20

发布时间:2019-05-13 08:51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著作,国别一览表(教师招聘必备)写写帮文库

个体功能—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知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目标:才德兼备的君子—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内容:道德教育居首;《诗》《书》《礼》《乐》《易》《春

发布时间:2022-04-14 13:31

文言文《师说》原文翻译

3.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知,懂得。

发布时间:2018-05-25 16:40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关于学习的读书名言

8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85、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对联集锦》 86、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对联集锦》 87、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

发布时间:2022-04-14 19:09

教育学知识点: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公教师网

孔子将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种,“生而知之,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解释】生下来不学习就能知道的人是上智者,学习之后能弄明白和有疑惑就学习的人是中品之人,有疑惑还不学习的人

发布时间:2022-10-11 10:44

孔子的格言

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4、见得思义。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相关推荐
  •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子夏在这说,君子使民、事君,这两方面都要以信为先,这个信就很重要。信是什么?他对我要相信。第一个是讲在位的君子,第二个是讲做臣的君子。『君子信而后劳其民』,这是君子在位的时候,做领

  •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述为学之方,指示人成长的道路,曾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游于艺”何意?关于这句话,人们的理解往往与孔子的本意有很大不同。其实,孔子这里所说的“艺”指道艺,一般指

  •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述为学之方,指示人成长的道路,曾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游于艺”何意?关于这句话,人们的理解往往与孔子的本意有很大不同。其实,孔子这里所说的“艺”指道艺,一般指

  •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

    原句“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意思是:“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出自《孟子·离娄下》。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

  •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再说“文”。要行为有礼,态度谦逊。孔子自己就身体力行,他“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是“文”的杰出代表。 与“君子”相对的便是“小人”。小人见利忘义,贪生怕死,贪图享受,又患得患

  • 富而可求也

    7.12 子曰:“富而可求也①,虽执鞭之士②,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注释】 ①而:用法同“如",表示假设的连词。可求:可以求得,指道理上可以求得。 ②执鞭之

  • 分人以财谓之惠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

这里是最全的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内容!在本站您可以发布有关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的优质文章,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