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排行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出自哪里

更新时间:2024-04-24 00:42

发布时间:2023-04-23 19:59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

论语,学而第一,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解释翻译。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

发布时间:2024-04-15 15:15

《论语》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

yǒu有zǐ子yuē曰::xìn信jìn近yú于yì义,,yán言kě可fù复yě也;;gōng恭jìn近yú于lǐ礼,,yuǎn远chǐ耻rǔ辱yě也;;yīn因bù不shī失qí其qīn亲,,yì亦kě可zōng宗yě也。。

发布时间:2022-05-10 07:16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上)简书

【思考之一】为什么“信近於义,言可复”呢?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信”就是约信,也就是跟别人的约定、对人的承诺和誓言;“义”是指适宜的、合理的、应当的事情;“复”是指实践约定时所说的话。意思就是,跟人约定的事

发布时间:2019-06-10 21:41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信义

信义类名言赏析《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发布时间:2022-11-25 10:08

孔子的经典语录

(三十)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三十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三十二)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发布时间:2023-04-15 00:00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

③因:依靠之意。 ④宗:主。可宗,可靠。【翻译】有子说:“约言符合道德规范,这种约言才可兑现。态度谦恭符合礼节规矩,才不会遭受羞辱。所依靠的都是关系亲密的人,也就可靠了。” 【解读】

发布时间:2022-11-30 18:21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所以

发布时间:2021-05-30 10:28

《论语信述》1.13学而篇——信近于义

信:即约信,指与人相约要做到有信用。 义:事之宜也。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此指言语方面。 复:指践守所言。按:信要近于义,方可践其约。孟子曾经说过:“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信须视义而行之)。”

发布时间:2022-12-14 10:00

论语的语录精选15篇

7、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8、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9、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发布时间:2024-04-23 06:47

孔子五十岁的心思到底是什么?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ThePaper

12.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13.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4. “贫而乐,富而好礼”; 1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 《尧曰》讲的是:

发布时间:2022-07-25 23:09

容斋随笔·卷二·信近于义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程明道曰:“因恭信而不失其所以亲,近于礼义,故亦可宗。”伊川曰:“因不失于相近,亦可尚也。”又曰:“因其近礼义而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况于尽礼义者乎

发布时间:2022-04-17 00:00

河北大学国家治理法治化研究中心

”(《论语·为政》);此外“信”还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准则,应该遵守承诺,严律自身,言出必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学而》);“言必信,行必果”。(《

发布时间:2024-03-28 00:00

"论语"跟读版第8集"学而篇第一·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在线听书

第8集、"学而篇第一·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主播孙迪 第9集、"为政篇第二·信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主播孙迪 第10集、"为政篇第二·孟懿子问孝" 主播孙迪 第11集、"为政篇第二·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主播孙迪 第

发布时间:2021-04-29 00:00

較洪武正韻四書正文:較洪武正韻四書正文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有子目信适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断不失其亲亦可宗频 3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患无求安敏于禹而慎于记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隐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国可也众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性子贝星剪啸如切扣差借琢如磨其

发布时间:2022-07-27 00:00

成语典故班第十四课从论语中的成语,看《论语》的核心思想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3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1.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3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

发布时间:2010-04-21 14:04

唐·赵蕤《长短经》全文(原文)68楼后有全部注释译文盐亭论坛麻辣社区

又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由是言之,唯义所在,不在信也。[议曰:微哉!微哉!天下之事也,不有所废则无以兴。若忠于斯,必不诚于彼,自然之理矣。由是观之,则我之所谓忠,则彼之所谓诈也。然则忠之与诈,将何所取定哉?

发布时间:2022-11-30 14:17

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1000字(通用50篇)

“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节选自《论语.学而》 “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学而》我们每天都

发布时间:2018-12-01 00:00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颛孙师,陈人,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

有若曰:“礼之用,和为贵[117],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118],有所不行;知和而和[119],不以礼节之[120],亦不可行也。”“信近于义,言可复也[121];恭近于礼,远耻辱也[122];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123]。”

发布时间:2021-10-08 00:00

《论语》: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为什么中国文化提倡“仁、义、礼、智、信”?“信”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教人建立“信”?因“信近于义”,这“义”字,只有中国文化中才

发布时间:2023-03-24 14:45

大学生诚信建设论文十篇

WWW.133229.COm“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信必行,行必果。”(《论语·子路》)“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学而》)孟子要求“朋友有信”(《孟子·藤文公章句上》),《吕氏春秋》中说:“天行不信,不

相关推荐
  •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

    yǒu有zǐ子yuē曰::xìn信jìn近yú于yì义,,yán言kě可fù复yě也;;gōng恭jìn近yú于lǐ礼,,yuǎn远chǐ耻rǔ辱yě也;;yīn因bù不shī失q

  •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感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复:实践,履行。 远(yuàn):使远离,可以译为避免。 因:依靠之意。 宗:主。可宗,可靠。 有子说:

  •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2、相信,信任 例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例2、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课外例子: 《谏太宗十思疏》:信者效其忠。(讲信用) 《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任

  • 信近乎于义,言可复也全文

    论语,学而第一,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解释翻译。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曰

  •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什么意思

    所以这个信就是不欺的意思,不欺是不欺骗道义,这个义就是合宜,这个复可以当作验字讲。所以「夫信不必合宜,合宜不必信。若为信近于合宜,此信之言乃可复验也」。他讲这个复,当验,就是检验的

  •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的意思和造句

    2、相信,信任 例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例2、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课外例子: 《谏太宗十思疏》:信者效其忠。(讲信用) 《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任

  •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的意思是

    yǒu有zǐ子yuē曰::xìn信jìn近yú于yì义,,yán言kě可fù复yě也;;gōng恭jìn近yú于lǐ礼,,yuǎn远chǐ耻rǔ辱yě也;;yīn因bù不shī失q

这里是最全的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出自哪里内容!在本站您可以发布有关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出自哪里的优质文章,精彩内容不容错过!